水文工作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。浙江省永康市的普通水文工作者,他们默默无闻地守护着江河。寒来暑往,春秋更序,江河湖畔、山间河谷镌刻着他们坚实的脚印和无畏的身影。
技术员现场检查。
翻山越岭的“守护者”
下午两点,细雨绵绵。技术员吕奋韬手提着十多斤的工具箱,腰系着年岁已久的工具包。他打开防雷箱,万用表的指针微微颤动——“知道问题了,信号模块老化,得换。”他一边对着身边的同事说,一边换上了新的信号模块,没一会儿,遥感设备重新发出了信号。
永康市有遥测站点163处,水文遥测设备两百多套。由于这些设备部分在野外,所以受自然环境影响时会出现传输数据不畅的情况,同时,水文数据上传频次也在不断提升,由以往的15分钟上传一次变为现在的每5分钟上传一次,设备相对容易故障。所以每隔一段时间,工作人员就要奔赴各个站点,把全市的遥感设备都维护、升级到位。
测报一线的“耳目尖兵”
“铅鱼准备就绪。”“电台信号连接成功。”“开始测流!”在4月22日早上9点的永康市溪口水文站缆道房内,水文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合力抢测洪峰。将流速仪放入水中后,吕奋韬盯着电脑屏幕上跳动的数据,一项项进行比对。“流速与水位是互相验证的关系,通过测量断面的流速,我们可以计算出水位,并与自计水位进行比对,确保数据无误。”永康市水文管理中心副主任徐耀琛说。
一年365天,每天对水位、流量、蒸发量、雨量等水文要素进行观测、收集和校对,及时将各项数据进行上报是水文一项日常性工作。而每当汛期来临,或是突袭强降雨,大家总是向水而行奔赴江河一线。“水文的灵魂就是数据,甚至精确到‘秒’。”徐耀琛说,“越是情况突然,我们越要动作快,及时准确地将测得的数据上报,为有关部门指挥调度和决策部署提供支撑。选择了这份事业,就要肩负起责任站好岗,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”
永康智慧水文信息平台展示现场。
分析水情的“智囊团”
在永康市溪口水文站的水情会商室,永康市智慧水文信息平台上,全市200多套水文遥测的水情监测数据源源不断地在这里汇聚。徐耀琛介绍,值班工作人员每天要做好水位雨量人工核对,如果出现“冒大数”的情形,就要一个点一个点去进行核实,检测站点数据合理性。
“准确的预报是科学决策、精细调度的前提。”永康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,水情工作人员通过对水情数据进行汇总、分析、研判,形成水文形势趋势分析材料,入汛以来,工作人员昼夜值守,加强监测,精准测报,加强研判,为水旱灾害防御提供技术支持。(徐栩诺 吕汝适/文 永康市水务局/供图)